被ITC裁决后的SKI依旧来势汹汹,中国业务版图划地为营!国内企业如何防御“狼来了”?

发布时间:2021-02-24 作者:TP情报社 来源:TP情报社 阅读量:1432

美国当地时间 2021 年 2 月 10 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简称 ITC)作出最终裁决,认定对 SKI 侵占了竞争对手 LG 化学的商业机密,LG 化学和 SKI 之间为期21 个月的诉讼尘埃落定。

 

ITC 的最终裁决如下:

 

01SKI 在未来的 10年内,禁止在美国进口、生产和销售动力电池。

 

02考虑到 SKI 在美国的两大客户短期内无法找到新的电池供应商,允许 SKI 继续向福特 F-150EV 项目和大众 ID.4项目分别供应 4年、2年。

 

03SKI 可以继续更换或维修在美国销售的起亚汽车的电池。

图片

LG 化学和 SKI的纠纷

 

 

 

 

 

 

2019 年 4 月, LG化学针对SKI在美国发起了一系列诉讼,涉及盗用商业机密,并发起与锂电池技术相关的5项专利的维权诉讼。

 

起诉书中共涉及5项侵权专利,专利公开号分别为:US7662517B2、US7638241B2、US7709152B2、US7771877B2及US8012626B2。

 

而后,专利纠纷之战再次激化升级。

 

为反击LG集团的侵权诉讼,SKI于9月3日向美国ITC提出了337立案调查申请。

 

SKI主张韩国LG化学对美出口、在美销售的该类产品侵犯了其专利权(美国注册专利号10121994),请求美国ITC发布有限排除令及禁止令。

 

 

 

 

SKI的布局调整

 

 

面对ITC 的裁决,SKI后续或将产能建设重心放在国内,进一步扩张其在中国的全球业务版图。

 

根据 SKI 目前的规划,到 2023 年产能将达 76GWh,各地产能占比为:中国 46%、美国 28%、匈牙利20%、韩国 6%。

 

图片

 

目前SKI在全球计划及投产中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共有8个,其在中国的常州和盐城2座生产基地均已投产,总规划产能为34.5GWh。

 

另外,除了在产能扩增上积极布局外,SKI为了配合产能扩增,在电池材料的供应上也下足了功夫,那便是提高其电池材料自供能力。

 

SKI重要的锂电池材料子公司——隔膜子公司SK IE Technology目前在韩国工厂已拥有年产5.3亿平米隔膜的产能;而其在中国常州2019初投资24.4 亿元人民币建设的隔膜工厂也已经于2020年开始投产,规划年产能为3.4亿平米。

 

除自供隔膜外,据报道SKI在铜箔生产材料等方面也在积极提高自供能力,扩充产能。

 

 

 

SKI锂电池隔膜技术布局及专利解析

 

本次仅对2020年SKI锂电池膈膜专利技术作简要分析,如需了解SKI膈膜技术的详细专利专业分析,欢迎联系超凡专家-乔老师:13669232298(微信同号)

 

 

01

2020年SKI锂电池专利技术分布情况

2020年,SKI在锂电池领域布局208项专利。材料、电芯、模组与PACK技术同步发展。

 

图片

 

技术分布国家/地区,SKI目前以韩国、美国、中国为主要市场。未来,在美国被禁售、欧洲国家大力推动锂电池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及欧洲将为重点发展对象。

 

图片

 

年初,SKI隔膜子公司SK IE Technology冲刺IPO,是SKI扩充隔膜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有力举措。

 

 

02

锂电池隔膜技术分布国家/地区

2020年SKI在锂电池隔膜技术上共有19项专利公开/授权,分布在8个国家/地区。从技术上来看,具有优异耐热性和稳定性的复合隔膜备受SKI青睐,是其近期在隔膜领域的主要研发方向。除复合隔膜外,还通过改善和限定普通聚烯烃膜的性能参数来达到改善机械强度、渗透性和热收缩特性等目的。

 

图片

 

 

03

SKI隔膜技术示例

示例1:复合隔膜

CN111092188A 二次电池用隔膜以及使用其的电化学装置

 

将电极和隔膜堆叠并整合的电极-隔膜组装技术可能在制备或使用过程中引起鼓起现象或变形,从而导致效率降低。

 

一种复合隔膜,其包括多孔基底、形成在所述多孔基底上的耐热涂层以及电极粘合层,其中,电极粘合层包括聚烯烃基有机颗粒,且Gurley渗透率满足以下式1,Gurley渗透率变化率(ΔP)满足以下式2:

[式1]  G1≤300

[式2]  10%≤ΔP≤50%

 

其中,ΔP=(G2-G1)/G1×100,G2为根据ASTM D726在以下状态下测得的Gurley渗透率:其中复合隔膜堆叠在两块特氟龙(Teflon)板之间,复合隔膜和特氟龙板在70℃和4Mpa下压制并融合,然后去除特氟龙板;G1为融合前复合隔膜的Gurley渗透率,其中Gurley渗透率的单位为秒/100 cc。

 

当制造上述复合隔膜时,滑移特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电极表面与隔膜之间的可组装性。在组装时,由于滑移特性等,复合隔膜容易被安装在电极表面上,使得不会产生褶皱,并且在电极与隔膜之间也不会发生变形或鼓起现象。

 

示例2:隔膜参数限定

EP2612702B1 微孔聚烯烃膜及其制备方法

 

电池的热稳定性受隔膜的关闭温度,熔化温度,热收缩率等影响。隔膜熔化温度高,横向收缩率大的情况下,电极之间可能发生短路。另外,隔膜的大孔有助于改善电池的寿命和输出特性,但如果孔径大于预定尺寸,不仅不会改善电池输出特性,还会形成对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施加的耐压的抵抗力弱的区域,从而使电池的过充电安全性恶化。

 

基于上述问题,开发出了一种微孔聚烯烃膜,其中微孔聚烯烃膜包括最大孔径为0.083μm的聚乙烯层,该聚乙烯层通过泡点法测量,其中,微孔聚烯烃膜的厚度为5〜40μm,孔隙率为30〜60%,穿刺强度为0.25N/μm〜0.60N/μm;其中其中微孔膜的渗透时间为50-340sec/(100cc×20m);并且其中由以下等式1定义的微孔膜的品质因数为20gf/(sec/100cc)或更大。

 

品质因数Q=S/P×HS   (式1)

S:穿刺强度(gf)

P:渗透气体的时间(Gurley,秒/100cc)

HS:130°C横向1小时的收缩率(%)

 

通过湿法制备上述微孔聚烯烃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提取工艺之前,进行聚乙烯树脂和稀释剂的复合和挤出工艺,片材模塑工艺和拉伸工艺;提取结束后,执行由三个或更多个阶段组成的热处理工艺,其中热处理工艺包括两个或更多个横向热拉伸阶段和在两个或更多个横向热拉伸阶段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热松弛阶段。

 

本发明可提供在保持强度(穿刺强度),高渗透性和横向热收缩率低的同时,具有小孔的高容量高输出的电池用隔膜。

 

全球市场动力电池竞争已步入白热化阶段。对于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来说,面对这些“来势汹汹”的竞争对手企业,我们应该引起重视,思考破局突围的方法了。

 

本次仅对SKI公开的2项膈膜技术专利作详细解读,如需获取更多信息,欢迎联系超凡专家-乔老师:13669232298(微信同号)

 

竞争对手分析

当我们梳理并分析大量的专利诉讼案例之后,可以发现:专利诉讼的风险往往来自于同领域内的主要竞争对手。

 

所以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出——做好竞争对手分析。

 

竞争对手分析是指企业通过某种分析方法识别出竞争对手,并对它们的目标、资源、市场力量和当前战略等要素进行评价。

 

通过竞争对手的分析,能够对竞争对手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运营策略和专利策略几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当我们对领域内主要竞争对手的专利对比、梳理,就可以聚焦行业发展所面对的技术问题。

 

专利中蕴含的技术情报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整个行业的全貌,也能够了解其他竞争对手正在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从而更有利于让企业决定接下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发展。

 

此外,竞争对手分析也适合于下列的场景,比如说我们要进行技术跟踪,侵权风险评估和专利挖掘布局的时候,也会涉及到竞争对手分析。

 

在近几年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或者是新产品上市之前,对竞争对手专利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非常及时、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情况,并且可以提前了解我们可能存在的潜在侵权风险。

 

了解了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和技术优势之后,也可以让我们自己在做专利布局和挖掘的时候少走弯路。

 

知识产权的竞争,实际上是市场的竞争。国内企业要真正保护好自己的创新成果,建立竞争壁垒,才能抵挡竞争对手的攻击,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