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截止到2020年11月22日,科创板总计申报企业481家。其中,终止53家(含终止注册、不予注册),上市企业196家。
1.新增上市企业1家——安徽高分子改性材料企业会通股份正式发行上市。
2.新增受理企业3家——半导体领域企业朝阳微电子选择实现“进口替代”作为满足“科创属性”指标,发明专利不足5件。
3.审核状态更新企业54家——航亚科技注册生效,IPO期间被提发明专利无效,注册环节证监会重点关注涉案发明专利稳定性风险,以及对其申报材料中“科创属性”评价的影响。
上周,长沙兴嘉生物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的回复中,披露了16项专利质押的风险。在科创板申报企业中,曾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支持的企业并不少。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科创板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情况。
科创板中,涉及知识产权质押相关情况和风险问询的企业总计20家。除2家企业以软件著作权质押外,其余企业均以专利权进行质押。
那么,关于专利质押,审核机构担心的是什么风险呢?倒不复杂,就是专利质权实现的风险:
质押的专利是企业核心专利吗?相关专利产品占企业营收如何?
专利质权实现的情形有哪些?
目前企业财务状况怎么样?能按合同约定偿债吗?
一旦企业还不上钱,专利权转移给质权人,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吗?
通过分析20家企业针对质押问询的答复,我们发现,答复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
1.质押专利涉及核心技术,有一定营收占比;
2.但企业偿债能力好,基本不存在专利质权实现风险;
3.如专利质权实现,将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种:
1.质押专利不涉及核心技术,相关产品营收占比小,或有替代的技术;
2.如质权实现,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某企业问询答复截图
从审核机构关注的风险角度来看,第二种答复好像风险更小一点。
可是,从质权人的角度呢?
我们看看这些“非核心”质押专利,到底担保了多少合同金额?
分别从500万到3000万不等。
这些曾可以担保这么高金额的无形资产,价值却是:或者不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应用小;或者可以被新的技术替代;总之,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性资产。
那么,这些专利一旦质权实现,连权利人都不需要,真的能担保了这么多债款吗?
20家科创板企业的专利质押情况中,占据2/3的大部分企业在质押中选择将其核心专利进行质押,担保额最高的达3亿;但仍有小部分企业并非拿出核心专利进行质押,也可以担保上千万,难免猜测其专利质押融资的“形式大于实质”。
话说,知识产权质押并不容易,其难就难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权利风控难、处置变现难,很容易演变成打着“知识产权”名义的信用贷款,或者以其他固定资产抵押为主的贷款,而很多需要资金但规模不足的中小型科创企业仍被拒之门外。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创新型中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地方的推动和鼓励,知识产权质押的数量和金额越来越高。我们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可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而感到高兴同时,希望这些融资背后的知识产权,是经过了真正的价值评估和风控的,是真正能为企业增信的。如此以往,一方面要求科创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一方面投资机构的信心逐渐增强,整个融资环境良好发展,有希望有更多的科创企业,可以真正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而获得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