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渊对战SKC:9年缠斗!这场战火真大大大大大!

发布时间:2021-01-24 作者:TP情报员 来源:TP情报社 阅读量:1423

2010年以来,从事功能性薄膜的一些厂商逐渐开始关注高频传输领域的研发,主要是为服务于智能手机、服务于5G等领域的一些基础材料做好前期准备。因此这个领域也开始有了更加爆发式的研究,与之带来的则是围绕着该主题相关的专利纠纷不断的呈现,并且逐渐增加。

 

 

在这些专利纠纷中比较典型的案件则是钟渊化学和SKC在聚酰亚胺薄膜(PI)上就专利诉讼进行了长达9年的缠斗,这也意味着5G相关功能性膜的专利风险在日益提升。

 

图片

 

何为聚酰亚胺?聚酰亚胺(PI)薄膜是最早的聚酰亚胺商品之一,最初是用于电机的槽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电工电子领域的重要原材料之一。

 

由于PI膜是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因此产能主要由国际几大厂家所垄断,其中就有钟渊化学和韩国SKC两个公司。虽然国内也有部分厂家布局PI膜,并具有一定规模,但多数是用于低端市场,高端市场仍多数为国外企业垄断。因而,这两家国际巨头的9年大战也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和启示。

 

 

在5G相关功能性膜专利风险上升之下,作为一个门槛较高、研发投入较大的企业而言,专利则是保护技术研发的一把利器,所以才会产生不断的专利攻防以及高额的赔偿要求。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到底什么样的专利才能是一把好武器?才能够攻击到竞争者?或许钟渊能给我们解答。

 

 

借由钟渊化学对战SKC的5件专利为例,由下图可以看出钟渊的5件专利分别在设备装置、工艺控制、原料配方以及参数限定上来做了攻防。

 

专利1:US 5075064

图片

专利2:US 6264866

图片

专利3:US 6746639

 

图片

专利4:US 7018704

图片

专利5:US 7691961

 

在这5件专利中,前三个专利主要是存在于企业的厂房里,而没有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面,因此在判断保护范围的时候想要不侵权,难度很大。而后两个专利所解决的问题正好也是5G领域所关注的高频问题,保护范围很具体且能够很好的攻击敌人,规避侵权风险。

 

所以,钟渊化学在对战SKC的这5件专利总体来讲呈现了组合式的专利攻击。实际上这样一种方式具有深厚的专利侵权诉讼功底:一来保护范围非常丰富,涉及到了制备、方法、原料配方等。二来对产品特定性能进行绝缘性保护,其所关注的性能几乎罗列了5G相关的高频问题,比如尺寸稳定性、平坦型的等。最后则是在技术层面上将技术的虚实结合做的很棒,能够更好的攻击对手,杀伤力十足。

 

图片

 

因此,组合式的专利才是一把可以攻击到对手的利器,只有围绕产品和领域在不同层面进行全面的布局,才能在专利诉讼中攻占先机。但目前,诉讼之火越烧越烈,一不小心就会被卷入这场战争中,那么被诉侵权后该怎么应对?

 

图片

 

 

1.进行不侵权抗辩

将自己被诉侵权的产品与涉诉的专利进行比对,发现两者不同的特征,由此来进行抗辩,这一过程无需采用其他手段介入。比如SKC公司在最开始采取的手段就是力图将专利权无效掉,未果后则提出自己所采用的是以前的先有技术,同时提供了杜邦的三篇现有专利来进行不侵权抗辩。

 

2.提出无效请求

提出无效请求这样的方式可以直接消除隐患,当然也有可能把专利权限定到合理的范围,将自身产品规避开。但这样的问题在于一般从诉讼到最后结案是有时间限定,想要在时间限定内找到证据对于企业来讲是有难度的。

 

3.其他原则反诉

一是通过地域管辖权问题来反诉,比如在美国各个州有各自的法律,它们拥有的权利的范围边界各有不同,所以在这些范围内或许可以找到反驳的点来进行反诉。二就是可以考虑通过程序方面的问题进行反诉。

 

 4.产业联盟支持

通过获得产业联盟来进行反击,既可以增强谈判的话语权,还能够拿一些专利池的内容去反诉,在诉讼中则能起很好的效果。其实像我们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在各个行业都是有产业联盟的,那么如何获得支持?比如在美国发起337调查的时候,如果专利败诉,则会影响同类产品的全部出口。这也促使了产业链抱成团来合力支持。

 

5.寻求和解

在自己产品侵权且规避不开、无效不掉的情形下,企业应明确自己的产品到底哪些侵权,侵犯哪些专利,有多大的范围。这也为后面赔偿额的清算提供好的抉择,以及方便之后的市场层面的谈判和让步。

 

 

当然,对于国内企业来讲,想要在IP膜领域取得发展,占领市场,不仅要把握住被诉后应该如何面对。更重要的是,提前做好产品上市前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想要不被攻击,想要在攻击中获胜,那么这一步至关重要。

 

 

做好诉讼风险应对,首先要做的则是风险排查。锁定自己要研发产品的竞争对手,排查高风险专利,有利于之后出口国家的设置以及后期规避设计。做了风险调查,需要让第三方出具FTO报告,证明自己在目前情景下不侵权,做好防范准备。

 

风险排查后发现现高风险专利时,企业则要主动出击,在产品还没授权的时候主动无效或异议。例如发第三方公众意见来破除权益,以最小的损失、最低的成本来做这件事。

 

 

除此,在规避设计也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通过分析竞争者权利要求里面比较容易规避的特征,定制化的在产品线上或在研发过程中投入一定的设计。找到对手的核心专利进行专利包围式布局,避免对方的专利发生作用。在包围后经过谈判实现交叉许可和权益互换。

 

若是规避设计后发现竞争对手将产品保护的很好,自己无法进行规避,那么进行稳定性分析后,可以对该产品进行许可、转让或完成对竞争对手的收购。

 

因而古语有云,有备无患。只有做好产品上市前的诉讼风险准备,企业才能迎面危机之时,化不利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