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周报 | 背靠小米好乘凉?易来智能止步科创板(0705-0711)

发布时间:2021-07-13 作者:谈科创论知产 来源:谈科创论知产 阅读量:992

“科创早周报”专栏每周一期,每周二早上8:00发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上周科创板又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事儿~

截止到2021年7月11日,科创板总计申报企业646家。其中,终止123家(含终止注册、不予注册),上市企业307家。上周,新增受理企业0家,上市企业5家,终止企业1家。

 

上周科创板信息短播 

1.易来智能止步科创板,海内外专利诉讼夹击+科创属性被质疑

2.宏华数码成功上市,竞争对手汉弘集团曾遗憾止步

3.核心技术人员多来自境外,凯尔达研发可持续性风险被问询

4.理工导航受让国防专利,被问询是否涉及国家秘密

 

一、新增终止企业1家

易来智能止步科创板,海内外专利诉讼夹击+科创属性被质疑

图片

易来智能成立于2012年,2014年加入小米生态链,主要从事智能照明产品及控制系统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继小米生态链企业“石头科技”、“九号公司”登陆科创板后,易来智能于2020年12月申报科创板,但在答复二轮问询后不久便撤回了上市申请。

首先,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免不了被问询与“小米”合作中的业务独立性、依赖性、技术来源等问题。比如:企业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15项发明中,10项都是和小米共有的,企业有独立研发能力吗?

其次,科创属性方面有诸多问题。审核机构发现,企业生产模式全部是委外加工,芯片还是从小米相关方买的,那企业所定位的“智能硬件”怎么体现呢?公司技术是通用技术吗?产品和市面上其他产品相比,先进性体现在哪?物联网技术为什么对应的主要都是蓝牙相关专利?技术在产品中到底是如何应用的呢?

再次,多起诉讼加身。2019年10月,也就是易来智能科创板申报前1年,Signify Holding B.V.(昕诺飞,原飞利浦照明,全球照明领域领导企业)曾以5项美国专利,在美国纽约南区联邦地方法院向易来智能发起专利侵权诉讼,该诉讼最终以双方签署知识产权许可协议,Signify在2020年7月撤回起诉而终结。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易来智能IPO期间,央企杭州鸿雁电器又向易来智能发起2起专利侵权诉讼。

还有,企业董事长自己给自己“挖坑”。2020年8月,企业董事长在接受某媒体采访的报道中提到,易来智能在2019年营收就已突破10亿元,已获194项发明专利。然而,从招股书来看,企业2019年营收不到9亿,发明专利更是仅有24件。网络时代,对外放话宣传要谨慎呐,或者,先搞清楚发明专利和专利的关系?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有话说】有意思的是,小米和昕诺飞还合资组建了另一个照明品牌飞彗。一面是来自国际国内竞争对手的夹击,另一面,身边的大树“小米”又和竞争对手强强联手。怎么都感觉,易来智能的面临的风险不小呢?

图片

图片来源:易来智能二轮问询答复

 

二、新增上市企业5家

宏华数码成功上市,竞争对手汉弘集团曾遗憾止步

宏华数码主要从事数码喷印设备及相关耗材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企业在IPO前,作为权利人主动发起了多起专利侵权诉讼,随后被告对相关专利提起无效。据招股书披露,公司尚有1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处于专利诉讼过程中。

与宏华数码命运相反的,是它的竞争对手之一,深圳汉弘数字印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汉弘集团虽比宏华数码更早申报科创板,却早在半年多前主动撤回科创板申请,遗憾终止。其撤回原因之一恐和深圳汉弘与另一家企业的长达十余年的技术秘密纠纷有关。

公众号内回复“秘密”,了解过往科创板申报企业技术秘密纠纷情况。

 

三、审核状态及问询材料更新企业32家

核心技术人员多来自境外,凯尔达研发可持续性风险被问询

杭州凯尔达,是一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工业焊接技术为技术支撑,为客户提供焊接机器人及工业焊接设备的企业,于2020年12月申报科创板,已于上周过会。

上市委现场问询问题包括:结合其在机器人手臂及控制器研发核心领域专利注册情况、毛利率低以及研发费用远低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情况,说明其科创属性及在国内的行业地位,是否存在同业竞争对手?与境内外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技术差异化具体情况,核心技术人员多来自境外是否对发行人研发的可持续性及知识产权构成潜在风险?

理工导航受让国防专利,被问询是否涉及国家秘密

北京理工导航,主要从事惯性导航系统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2020年12月申报科创板,目前已答复首轮问询。

在首轮问询中,针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相关内容,审核机构重点关注:

  • 企业总计拥有发明专利6项,均为国防专利,且均是从北理工受让所得,是否合法合规,相关技术成果是否涉及国家秘密;

  • 发明专利的部分发明人未认定为核心技术人员,且仍在北理工任职,相关专利是否为相关发明人在北理工的职务发明;

  • 企业发明专利获权时间较早,且报告期内无新增授权发明,相关发明否仍持续使用,是否仍具有先进性、企业是否具备持续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