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法宝”让锂电企业的研发人员产出专利变得更容易?

发布时间:2022-02-10 作者:超凡知识产权 来源:能源灯塔 阅读量:1419

自2009年以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利好政策不断出台,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游——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亦如“雨后春笋”般不断见诸各大展会及论坛。

但国内动力电池的自主研发起步晚,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韩企业便以先进技术垄断了动力电池核心部件的大部分市场,很长时间里国内企业只能依赖进口。虽然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超大型电池企业需求带动下,让国内四大材、设备等制造企业站在了风口上。然而目前对于国内锂电行业来说,传统核心部件的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同时,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几年来,动力电池的核心部件已然成为专利授权许可、无效、诉讼多发地带。

以正极材料为例,早在2005年,3M公司获得关于三元材料(NMC)授权的美国专利US6964828B2及其同族专利CN100403585C等,其主要限定了镍的含量,成为三元材料(NMC)的基础核心专利,至今制约着国内三元材料的发展。

2010年8月,中国电池工业协会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专利无效申请。2011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对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等专利权利人的发明专利做出无效决定。2012年,加拿大魁北克水电公司等三家宣传拥有磷酸铁锂电池技术专利的企业,起诉中国专利复审委员会关于其磷酸铁锂电池专利技术无效的裁定无效。2015年,巴斯夫向ITC提出针对优美科的专利诉讼,诉讼的主要内容是优美科所生产的三元材料(NMC)侵犯了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NL)的相关专利。2018年1月和2017年11月,巴斯夫分别宣布授予瑞翔新材和北大先行有关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镍钴锰(NCM)正极材料相关专利的分许可。

深入分析会发现在这些领域中发生的专利授权许可、纠纷等大部分涉及的是5-10年前布局的专利,而造成这种局面归根结底是因为国外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比较早,且专利质量高。因此,如果我们现在不重视专利布局,未来的局面就很难改观,仍然会重蹈覆辙。虽然在传统核心部件国内企业研发、生产难以绕开竞争对手的基础专利,那是不是后来者就完全没有办法去布局专利呢?其实不然。以隔膜为例,恩捷股份在湿法制膜技术持续投入研发,聚焦在中高端隔膜市场,截止2021年,在隔膜领域全球累积布局专利达200余件。

此外,在新兴技术领域,比如固态电池,硅氧/锂金属负极,预锂化技术,钠离子电池,新型模组/PACK结构等,我们都能实现换道超车的机会,应当产生更多的高质量专利,为未来的专利竞争做准备,改变目前被动局面。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国内企业已经处在领跑的位置,就专利申请量而言,已经高于美日韩企业。同时,以中科海钠、宁德时代为代表已经提前布局相关基础专利。

总而言之,在核心部件的高价值专利布局有助于我们在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市场上处于更高的主导地位,真正实现自由经营。那么,高价值专利布局的第一步则离不开“研发成果专利化”。

2021年底我们曾走访电池产业链多家企业,了解到企业在“研发成果专利化”面临着以下的困境:

►与同行产品相比有优势,不知道哪些技术可申请专利?

►具有国际领先的技术水平,不知道如何打造专利壁垒?

►基础专利被竞争对手掌握,不知道如何破局?

►公司没有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快速提升研发团队的专利意识,实现专利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

►公司有专职或兼职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但经验不足,不知道如何快速赋予研发团队在专利方面的能力?

►公司有核心技术,虽然申请的专利数量足够,但专利质量未把控好,保护力度不够,不知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通过分析总结,造成这些困境的核心原因在于研发人员缺乏技术专利化思维及能力,主要表现在:

➜面对研发成果缺乏专利挖掘意识

➜面对技术创新点缺乏交底书撰写经验

➜面对研发痛点缺乏专利检索和阅读的方法

研发人员作为专利产出的源头,是公司技术发展和知产战略的重要执行者,其专利挖掘及技术交底书产出能力,对企业研发成果保护至关重要。企业需要提升研发人员研发成果专利化能力,并逐渐建立持续产出专利的能力,使产品保护更有针对性,提升专利资产价值。

  • 研发赋能解决方案

✔超凡聚焦电池企业当前困境,为电池企业提供研发成果专利化赋能解决方案,赋能研发人员,助力电池企业技术成果专利化、加强知识产权布局规划、提升专利资产价值。

✔针对锂电企业现状进行科学诊断,输出定制化的赋能培训方案。

通过线上培训+线下工作坊结合,构建理论+工具+实战的赋能模式

✔锂电领域赋能专家亲自授课,课后陪伴式辅导答疑。

  • 核心价值

教会研发人员挖掘可专利技术点,让研发人员能够持续产出高质量技术交底书,助力研发成果专利化!

克服传统培训培训形式单一、“教”和“学”脱节、未解决企业核心问题、无法最大化实现在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等难题,研发人员培训现场即可输出技术创新点与高质量技术交底书,赋能效果清晰可见。

通过研发赋能,使研发人员掌握专利基础知识,了解可专利技术点的挖掘方法,熟练运用专利挖掘与交底撰写工具,提升挖掘与撰写技能,形成适应于本企业研发人员的专利挖掘及高质量交底撰写模式。让研发人员在后续工作中可持续产生有一定质量的专利。有效提升研发人员专利挖掘和持续产出专利的能力,实现研发人员从研发思维到法律思维的转变,从而提升专利与产品的对应性,使产品保护更具针对性。

2021年,超凡已为40余家知名企业提供过研发成果专利化赋能服务,参与赋能人数累计1200余人,累计输出创新技术点5000余个,交底书1500余件,赢得客户一致好评。

研发赋能项目(课程)优势

➫拥有自主线上IP学习平台“知识产权课堂”;

➫拥有完整的研发赋能版权课程;

➫设立训战结合的培训模式,以实战为主的线下工作坊方式,针对实际项目,现场产生技术点、交底书,并进行查新检索;

➫拥有高质量师资体系,拥有国内最早一批锂电行业研发赋能培训讲师、资深锂电领域知识产权专家;

➫行业口碑认证,与电池行业知名企业已完成赋能,赢得客户一致好评。

研发赋能项目计划及工作流程

根据企业所属领域及现存问题,输出针对性的定制化赋能培训方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培训帮助研发建立基础意识;线下工作坊,通过理论+工具+实战的形式,提升研发人员专利意识、挖掘技术、交底撰写水平和检索技能。同时课程完结后,专家陪伴式辅导答疑,巩固所学技能。

PS:研发项目时间紧张,无法抽出时间?研发人员较多,无法集中组织学习?没问题!研发赋能还有速成版和纯线上版,在满足企业的个性化要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提升研发人员研发成果专利化的能力。

图片

  • 成功案例

1、某锂电企业

超凡与某锂电企业合作,开展针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研发成果专利化赋能」项目。该企业计划上科创板,但研发人员专利基础较薄弱,交底书数量及质量未到达预期,希望通过研发赋能协助进行构思挖掘,产出并形成足量的发明申请。超凡针对研发人员这一困境,提供研发赋能解决方案,锂电领域专家亲自授课,以丰富的实战和教学经验,赋能研发人员,提升研发人员专利意识,并且现场输出可专利技术点和交底书,助力企业专利价值提升。

2、某新能源企业

超凡与某新能源企业合作,开展针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研发成果专利化赋能」项目。该企业比较重视技术研发,希望借助外力提升现有研发人员对专利申请固有的思维,引起研发人员对专利申请的重视,避免企业技术资产的流失。超凡针对研发人员这一困境,提供研发赋能解决方案,锂电领域专家亲自授课,以丰富的实战和教学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升研发人员专利意识,有效提升研发人员持续产出高质量交底的能力,助力企业成果专利化,形成专利布局。

3、某汽车企业

超凡与某汽车企业合作,开展针对技术研发人员的「研发成果专利化赋能」项目。该企业关注发明专利的授权率和授权量,希望年度专利申请数量的指标能够完成,从战略角度,提升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基本技能。超凡针对研发人员这一困境,提供研发赋能解决方案,锂电领域专家亲自授课,从基础专利知识到实战交底撰写,以丰富的实战和教学经验,赋能研发人员,提升研发人员专利意识,并且现场输出可专利技术点和交底书,助力企业专利价值提升。

  • 年末优惠回馈活动

值此新春来临之际,为感谢新老客户对超凡知识产权的支持和厚爱,现免费为10家企业提供研发成果专利化能力诊断服务,先到先得,赶快扫码报名吧!咨询热线:李女士 17740900661(微信同号)。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超凡知识产权所有。

关于超凡知识产权电池事业部

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凡”)始创于2002年,是一站式知识产权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其中,超凡知识产权电池行业事业部现已发展到20余人,专家成员皆是具有多年行业技术研发、知识产权咨询服务经验,以及深厚的物理、化学、电化学等多学科专业背景,且对锂电行业发展动态及其相关核心技术有着深入的研究,能够为动力电池业产业链(包括但不限于材料、电芯、设备等)的各类组织提供专利确权、复审、专利价值分析、专利挖掘、专利布局、无效检索、专利权稳定性检索、侵权/FTO检索、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竞争对手分析、行业/技术主题分析等全方位立体化的知识产权服务。